夯实农业信息化基础 助力数字农业建设
双阳区农业信息化工作起步于2002年,历经18年艰苦努力,在一些领域已成为农业信息化工作的领跑者,作为吉林省第一个县域数字农业试点,凭借现有基础,数字农业成绩也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认可,实现了预期效果:
一、云平台上线运行成效初显
在病虫害预警应用方面,可利用系统便捷填报信息,自动汇总形成分析报告,直接推送给农民,为及时开展防灾减灾、植保作业等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在经营主体管理应用方面,通过建立经营主体的一社一档,建成数字化管理体系,实时掌握基础数据和动态数据。
二、数据中心已具备多维度服务功能
各类涉农数据经过清洗整理,叠加分析,形成了面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经营主体、农业行业管理部门、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的应用服务工具。
三、经营主体管理系统建设实现良好开局
通过农产品溯源、政策补贴申报管理等数字化工具应用,实现了生产数字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目前,建设大田物联网20处、棚室74栋、畜牧8处;系统已上线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2905户,建设博文鹿业等全面应用试点8家。
四、休闲农业服务平台已成为三产融合发展助推器
完成休闲农业(乡村游)管理与服务平台和手机端应用的建设开发。目前,已有17家乡村游景点入驻平台,休闲农业(乡村游)服务平台已经成为线上出行指引,线下畅游体验的重要载体。
五、数据网贷已成为撬动产业兴旺的有利杠杆
数据网贷模式无需抵押,以农户数据为依据进行授信,随贷随还。目前,广生、鹿乡2个试点村,已有54人提出网贷申请,29人成功授信,授信金额53.5万元。
六、农民健康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以村卫生室和益农信息社为基础服务网点,建立农户慢病档案,医生在线给出诊疗报告,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共享。目前,已完成20个村慢病走访,建立慢病档案1025份,完成心电远程监护158人、医生报告回传148人、问诊服务57人。
七、益农信息社搭建了农民上云规模经营的“天梯”
对全区134个益农信息社进行了优化,开展“农民上云计划”,让农户通过一部手机即可享受农业生产技术远程培训指导等各类服务。目前已开展宣传推广活动20场,个人空间注册用户数超5000人,402户参与云上规模经营,在将军村开展玉米云上规模化经营。
八、农产品数据仓吞吐能力日益增强
在省市的重点扶持下,全区已建设 “长春市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店”14家,年销售额近亿元,实现县域农产品与全国大市场的有效衔接,平台入驻农产品供应商75家,农产品500多款,采购商26家,实现交易额98万元。
九、乡村治理服务平台开启了治理有效新模式
结合双阳区“1+3+X”基层治理模式,建设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已完成886个村屯基层党组织一屯一卡的数字化档案管理,区-乡镇-村屯三级乡村治理体系的数字化应用,实现基层党建等8大类功能36项应用,初步实现治理有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