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农机农艺融合的必然性
农机、农艺二者的孰重孰轻认知度和融合程度亦属生产关系内容的一部分,取决于当时的农业生产力如何。建国初期,农业生产力低下,农机处于起步阶段,农机处于从属地位;随着农业的发展,农机总量增加,农机化程度不断提高,二者矛盾逐渐显现并相互协调;农业发展到今天,农业、农村、农民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多数人开始重视到二者融合,并贯穿于农业生产的顶层设计和理论研究中。
(一)、农业生产中“物”的因素
1、生产工具发生了变化
以笔者亲身经历为例,小时候基本见不到拖拉机,偶尔见到一台拖拉机就像是看到了“怪物”----一大群小孩围着看,后来我们村里有了拖拉机,现在齐家农业站上班,仅今年全年全镇农机补贴资金就达634万元,现在基本见不到人畜力为主的农业生产了。
2、劳动对象---土地发生了变化
农业生产力比较低时,农民收入只限于土地,人们将土地视作自己的命根子,谁种自己的一分地也不可能。现在农民收入途径多了,将自己的土地收入当作一种副业,对土地或者进行流转、或者托管、或者转租,小块变大块,大块变成更大的地块。
农机作业的高效率、低劳动强度和稳产增产等优势,对农户改变农艺实施形成“倒逼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