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本站
  • 首 页
  • 新闻资讯
    • 图片要闻
    • 本地信息
  • 政策法规
    • 国家法规
    • 省内法规
    • 外省法规
    • 国外法规
    • 标准规范
  • 科技推广
    • 推广动态
    • 实用技术
  • 安全监理
    • 监理动态
    • 警钟长鸣
  • 教育培训
    • 农机培训
  • 农机维修
    • 使用与维护
  • 农机服务
    • 供求信息
    • 作业服务
  • 农机机构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资讯
  • 本地信息

本地信息

双阳区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做法

日期: 2016-06-29

双阳区农机服务中心

  一、坚持政府主导,加大财政投入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机化工作,不断加大对农机化的资金投入和工作考核,为农机化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十二五”以来,全区农机化总投入达2873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8290万元,省级财政投入823万元,农民投入19619万元,新增农机固定资产28732万元,农机固定资产总值已发展到5.1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长97%,累计补贴购置各类机具7648台(套),2014年农机作业总收入1.25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长34.9%,纯收入4785万元,比“十一五”期末增长28.3%,自我积累、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同时,区政府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列入各级政府的工作考核目标,形成协调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在继续加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基础上,每年区财政用于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专项资金不低于200万元,保障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的顺利推进。同时整合各类支农惠农项目,集中资金,向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倾斜。
   二、坚持重点突破,大力推进粮食作物收获机械化
  我区以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要内容,重点抓好水稻机育、机插、机收和玉米耕机播、机收等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坚持“政府主导、技术引领、装备支撑、服务保障、协同推进”的发展模式。“十二五”以来,农机化工程建设总投入4964万元,其中:国家财政投入1455万元,省级财政投入675万元,农民(农机合作组织)投入2834万元,新增农机化工程建设机具343台,累计作业面积60万亩。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带动和示范引导,加大水稻和玉米收获机械化的行政推动力度,提高了全区农机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改善了装备结构,解决了我区主要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生产的“瓶颈”问题,为全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都市农业先导区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在生产作业结构上,由抓农田耕、耙、播“老三样”生产机械化,向畜牧业、加工业机械化转变;由抓全区齐头并进,向重点抓先行区转变,确定适宜我区半山区特点的技术路线、适宜机型、组织引导农民在中部平原的平湖、齐家、奢岭、鹿乡、双营等乡镇率先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三、坚持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增强社会化服务功能
   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继续加大对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采取典型引路、政策扶持、项目拉动、技术支撑等有效措施,促进农机合作组织健康发展。不断强化推广应用、教育培训、安全监理等公益职能,增加投入、完善设施,加强农机管理服务职能,为广大农民以及农机服务组织提供培训、技术指导等公益性服务。通过岗位培训、技能培训、远程教育、继续教育等形式,不断提升农机系统在职人员的整体素质,造就一支技术过硬、能力较强的农机化适用人才队伍。
  “十二五”以来,全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得到进一步加快,机制和体制不断创新,服务功能明显增强,管、供、修、培、推“五位一体”功能齐全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已经形成。截止到年末,遍及城乡的农机供油站点7个,农机经销网点40个,农机维修厂、站、点93个,农机原值20万元以下的农机户发展到1.2万户,农机原值20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发展到182户,农机原值50-100万元以上的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到82个,从业人员1982人,农机固定资产1.55亿元,占全区农机固定资产的37.8%。
   四、坚持组织创新,深化农村改革
   有效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我区坚持把培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推动都市农业先导区建设进程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措施来抓,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确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积极引导农民,特别是农机大户自主创新各种类型的农机服务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2015年,全省经过工商登记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111个,耕、种、收等作业服务面积超过30万亩,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服务面积占整个农机作业总面积的50%以上。
   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分散的土地经营,形成了不同的种植模式、种植品种和管理办法,严重制约了大规模机械化作业,障碍着全程农机化发展进程,特别是玉米机播和机收环节。
   随着土地经营权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的有序推进,双阳区不断创新组织方式和服务模式,切实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引导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不断提高自我服务能力,积极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加大资金、项目、信贷、用地、维修等方面的扶持力度,积极开展联耕联种、全托管、订单式和租赁式等一条龙服务,推动农机服务由过去的单一服务向耕种收植保烘干全程机械化服务转变。把股份制和合作制引入农村经济,形成更具竞争力的农村经济组织。同时,对土地使用制度进行创新。逐步打破小而全的传统经营格局,形成“一村一品”的集中连片的专业化生产基地,通过组织“农户+合作组织”等多种经济组织形式发展农村合作经济,涌现出一批走专业化的合作社。齐家镇曙光村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就是一个典型,这个村是个朝鲜族专业村,大部分农民都去韩国打工,实施全程机械化是解决该村土地无人经营的唯一办法。通过几年的运作,该合作社有效地整合了农机资源,提高农机经营的组织程度,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合理流转,是新形势下农机化发展的新路。
   五、坚持惠农政策的落实,促进农机化发展
   双阳区农业机械化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强农的拉动下,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十二五”以来农业机械化已经进入中级发展阶段。拉动农民增加投入,实现农机装备总量增加,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整体提升。
  “十二五”以来,我区共争取到农机购置补贴资金9385万元,其中:中央补贴资金8385万元,省级补贴资金1000万元。根据全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对机具配套的需求,共补贴购置各类机具7648台,购机总额达28732万元,受益农户5000多户。拉动农民(农机合作组织)投入39619万元。在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上,做到了健全制度、严明纪律,严格程序、补贴对象公开透明、补贴程序阳光规范,补贴资金重点突出,合规有效,补贴机具监管有力。
  几年来,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落实,促进了我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一是农机装备总量继续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增动力机械2428台,耕整地机械1255台,种植施肥机械1358台。二是农机化作业水平稳步提高,作业项目不断拓宽。三是农机化资金投入继续加大。补贴政策拉动农民投入近3.9亿元。四是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体制、机制不断创。五是全程农机化工程建设继续巩固提高,作业面积不断扩大。新增全程农机化作业面积50万亩。
   六、大力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增加农民收入
   围绕建设现代农业、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推广普及水稻育插秧、水稻、玉米机械化收获、节水灌溉、深翻深松、高效植保、保护性耕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农机化新技术,促进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装备广泛应用,力求做到农机与农艺的深度融合。
   几年来,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科技贡献率日益显现。我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下,在省农机化推广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取得了长足发展。由2010年在奢岭街道建设的第一个示范点,即由第一台免耕播种机发展到现在的 179 台,播种面积16.5万亩。保护性耕作技术已经家喻户晓,得到老百姓的一致认可。这项技术的实施,对于节本增效、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农民支出都有积极的作用。

栏目最新

“一县一品”扶贫行动启动 计划3年打造200个老区县优质品牌

17-12-28

双阳区奢爱良蔬大型接待中心正式开放

17-12-28

国土部、发改委:做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保障

17-12-26

喜讯!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望享有与其他市场主体平等的法律地位

17-12-26

热烈祝贺中国双阳梅花鹿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成功召开

17-12-26

栏目热门

双阳区农机中心2015年工作总结和2016年工作安排

16-01-05

双阳区开展2015年农机购置补贴机具入户检查工作

16-01-05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超62%

16-01-05

2015年双阳区乡镇农业(农机)站农机工作考评总结汇报

16-01-05

2015年双阳区乡镇农业(农机)站农机工作考评总结汇报

16-01-05

返回顶部
 

长春市双阳区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承办:长春市双阳区农业机械化学校
邮编:130600
传真:0431-84229986
http://syq.jlnongji.cn

主办:长春市双阳区农业局
地址:双阳区长山路24号
电话:0431-84229986
Email:syq@jlnongji.cn